2013年2月10日 星期日

音樂盒的歷史


1796年,瑞士鐘錶匠安托·法布爾開發了圓筒型十八音音樂盒,這是世界上最古老的十八音音樂盒。那件其實是一隻非常實用、豪華的純金圖章,只是在其底部內藏音樂盒。當人們轉動圖章上部的環上發條,台座上的開關便開始演奏。安托·法布爾的發明是利用「圓筒裝置和調好旋律的金屬梳齒通過金屬片彈撥來演奏音樂的」。

音樂盒由於在製作上要求技藝精湛,在十八、十九世紀價格相當昂貴,僅在貴族間流傳.

音樂盒的品質是用音數來決定的, 音數越高, 音樂的變化越清晰.


一般18音的機芯都是先開發樂曲的模具,然後倒模大量生產的,所以價錢較便宜,較普及常見。亦由於是大量生產的關係,所以不能獨立生產,一般人不能訂做樂曲。所以生產商都只會選擇較為普及的樂曲來開發生產。

30音以上的機芯在市面上較為少見,因為所有30音以上的音樂機芯都是由人手製造,由樂師編曲、零件組成、音梳琴片製作至在旋轉圓筒上植上突刺,都是以純人手製作的,所以可以單獨生產及訂製。而由於機芯音數越多,需要製作的技術越複雜,所以價錢也較高,十分珍貴且具收藏價值。一個質量好的音樂盒基本上是可以永久保存的。

目前30音以上的機芯只有四個國家有專利生產,而成立於1865年的瑞士REUGE是當今世界上最知名的精密機械式音樂盒製造公司。其次是中國的RHYMES及港人較熟識的日本小樽的Sankyo。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